Search


多個本土社團今(18)日結盟,要求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。長年推動台語文運動的陳豐惠表示,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多個本土社團今(18)日結盟,要求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。長年推動台語文運動的陳豐惠表示,他們拜會文化部長鄭麗君及立委時,對此倡議,他們都說「好好、OK」,但卻沒有具體行動。而公共電視台語新聞節目製作人呂東熹則批評,當年連龍應台都表態希望成立「閩南語電視台」,雖然沒有具體行動;但民進黨的文化部長、行政院長、總統卻都不敢表態。

多個本土社團今日舉辦「不再等待!我們要求台語公共電視台」記者會。他們表示,台灣是一個多語的社會,過去,由於國族認同的糾葛扭曲與政治力的操弄,台語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公共資源,以致今日終於面臨危機。他們串連34個社團,發起成立「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」,截止6月15日,已獲得212個以上的團體連署,期待執政的蔡英文政府,能秉持尊重多元與族群獨立自主的原則,保障族群傳播服務之主體性,達到區域平衡與語言傳播平權的目標。

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表示,以原住民、客家人、福佬人等3個族群為例,原住民人口佔總人口數1.4%,有原住民語言發展法,原民會預算1年76億元、還有一個預算3.5億元的原住民族電視台;客家人口佔6.6%,有客家基本法,客委會預算1年28.8億元,還有一個預算4.5億元的客家電視台;但台語人口數81.9%,沒有國家語言法源保障,主管機關則是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底下第三、四科,預算0.5億元;都沒有任何一個電視台、公共廣播電台。這是對台灣人而言,非常不公平。

長年推動台語文運動的李江却台語文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表示,台語文生命已經慢慢消失,7、8成的台語使用人口看來很多,但如果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準,不管是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語言,即使中老年人還繼續使用,但多數的年輕族群都沒有繼續使用或學習這些族語,這些語言已經面臨明顯瀕危了。

陳豐惠表示,今天這個語言會流失是過去錯誤的「國語政策」造成的;一個要追求「轉型正義」的政府就應該使用公共資源來設立電視台,補充台灣母語教育。不要因為台語的人口數多就忽略設立台語電視台的重要性。

公共電視台晚間新聞製作人呂東熹表示,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就有計畫要成立台語電視台,當時是公共電視南部台;這是當時立院審議無線電視台公股釋出條例,做出的附帶決議,為了南北平衡、彌補資訊落差,支持公共集團在南部設立南部台。

呂東熹表示,2007年9月公共電視台即開始選址,12月公視也提出「南部台計畫書」,但2008年政黨輪替後,計畫就不再推了。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文化部長龍應台還表示支持設立「閩南語電視台」,因為她認為,全世界講閩南語/台語的人口至少6千萬,如果台灣好好經營這個電視台,是非常有前途的,可以輸出文化等。不過,聽說當時國民黨政府認為,因為沒有預算,就沒有推動。而到現在,民進黨政府也都沒有表態。今年6月客家廣播電台要成立,8月原住民廣播電台也要成立,為什麼講台灣話,在語言平權上都被忽略?

呂東熹表示,公視法規定「公共電視台可以設分台」,可以當作台語電視台的法源。南部台就是根據這個法源而來;但最重要的是預算。文化部今年預算增加30億元,台語電視台要不要設是決心的問題,8800億元的前瞻建設都可以編出,公視南部台的預算1年也僅6、7億元而已。這是看民進黨政府、總統蔡英文的決心而已,如果不想設當然就不會有預算。

讀冊生活董事長、也是公共電視董事張天立表示,他今天是以個人身份發言。他一開始還說,剛剛看到一些小孩子在外面玩耍,他想問大家,「剪刀、石頭、布」遊戲的台灣話怎麼講?這時一旁馬上有人接口,「鑽仔、剪刀、紙」;這就是台灣話已經快失傳,應該要非常生活化,不僅是播新聞之用。張天立表示,台語也可以講得很文雅,他很支持公共電視台應該有一個台語分台。

媒體提問,政府到底對他們表示什麼?陳豐惠說,他們拜會文化部長鄭麗君或民進黨立委,他們口頭上都說「應該是OK」、這是很好,問到文化部是否願意想辦法支持台語電視台,他們就沒有明確表態。「可能理念有偏向要設立,但也沒有實際的行動」。

呂東熹也說,鄭麗君受訪時曾說,希望設立「台語廣播台」。也就是她並沒有明確表示要設立台語電視台,僅要先給個台語廣播台。「龍應台是公開贊成要設台語電視台,但到現在文化部長、林全院長、蔡英文政府從來沒有一個說,『我支持要設台語電視台』」,「人家國民黨的文化部長都敢講,為什麼民進黨政府的文化部長一句話都不敢講?」

何宗勳也表示,目前已經有20幾位立委連署支持;他們會繼續發動連署活動,要求文化部長要表態。

記者會最後,大家高呼「不要再等待,我們要台語公共電視台」口號,結束這場活動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活動為以下團體發起: 1.台灣公民參與協會2.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3.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4.鄭福田文教基金會5.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6.公民監督國會聯盟7.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8.台灣社9.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10.關懷文教基金會11.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12.台灣教師聯盟13.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14.台北歌劇暨藝術文化基金會15.台灣北社16.台灣中17.台灣南社18.台灣東社(台東)19.文化公益信託葉俊麟台灣歌謠推展基金20.台灣母語聯盟21.台灣文學學會22.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3.蕭泰然文教基金會24.鄭南榕基金會25.台灣教授協會26.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27.台灣女性影像學會28.台灣台語社29.凱達格蘭學校30.台灣千里步道協會31.台灣陪審團協會32.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33.台灣環境保護聯盟34.台灣東社(花蓮) 連署書: 基於「語言傳播平權理念」、「區域平衡理念」,台灣各地團體要求政府立即 設立《台語公共電視台》並優先設於南部。 世界各國,如英、日、德等國的公共電視都有各地支局的設立,並且也都有各 母語時段的播出,電視台資對於區域平衡與語言平權問題,都極為重視,英國 BBC,甚至將總部遷往曼徹斯特。因此,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,有必要設立《台語公共電視台》。 基於「區域平衡理念」 長期以來,台灣政府各項公共資源分配,均偏向北部地區,電視台資源亦然, 包含公廣集團在內,絕大多數的無線、有線或衛星電視台總部,都設在大台北 地區,《民視台》(商業電視台),當初申請頻道時,雖然將總部設在高雄,但實 際上早已遷往北部,今年剛在新北市林口設立電視台總部。 基於「語言傳播平權理念」 台灣媒體生態,除了區域不平衡外,公共媒體的族群語言使用不平等,也是一 個問題,福佬系台灣人雖被稱為台灣最優勢的族群,但其語言在媒體上所呈現 的角色,以及語言的傳承工作,其實與原住民各族語言、客家語一樣,都面臨 相同的困境與歧視。 當前電視台的語言使用,仍以華語占最大優勢,為保護弱勢語言,2000 年民進 黨首次執政時期,率先成立《原住民電視台》與《客家電視台》,對於族群文 化與語言的保護,有正面作用。2016 年民進黨再度執政之後,並宣布收回《中 廣》兩個全國性廣播頻道,分配予原住民與客家族群,成立全國性原民與客家 廣播電台,作為弱勢族群,原、客媒體的強化均具正當性。如今,台灣再度政 黨輪替,公視成立《台語公共電視台》有其必要性與正當性。 作為台灣主要語言之一,曾有 70%以上使用人口的台語,並未表現在電 視傳播媒體的重視程度,台語實際上已面臨嚴重流失的情境,其在公廣資源的 傳播權利上,事實上也應有起碼的尊嚴與分配。 基於「公眾近用」與「產學合作」的目的,作為政府公共廣播集團龍頭,以及以 全民稅收「捐助」成立的《公共電視台》,有必要盡速成立《台語公共電視台》。謹此,基於「語言傳播平權理念」、「區域平衡理念」,台灣各地團體要求文化傳播主管機關文化部立即 推動設立《台語公共電視台》並優先設於南部。
團體請連署 個人請按讚 連署團體數及按讚數都是日後行動的力量
View all posts